清朝花县进士骆秉章一百多年前的赠匾惊现于世?他把匾赠给了谁?_历史_故事_华岭
骆秉章(1793—1867)是清朝晚期的杰出人物,出生于花县(即今天的广州市花都区)华岭一带。他年轻时便展现出不凡的才华,二十岁考取秀才,二十七岁顺利中举,四十岁时在恩科中考取第60名,最终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甲第27名,并被直接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臣,骆秉章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荃、李鸿章、张之洞和沈葆桢等人被誉为“八大名臣”,在当时的政治、文化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骆秉章的一些事迹如“稽查银库案”和“骆氏大联欢”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传遍了民间。
据说,在花县西南部的骆村、大涡、华岭、横岗、莲塘等地,连同三水县的五指班和龙眼园村,被誉为“骆姓七庄”。这些村庄中的骆姓家族世代相传着一首民谣,歌词描绘了骆秉章高中后的欢乐景象和热烈庆祝。歌中唱道:“骆村举人华岭中,莲塘拜祖逞英雄。五指龙园烂衫都当尽,横岗大涡倒晒一山松。”这首民谣传达了骆秉章成功考取举人的庆祝场面,族人们热烈庆祝,尽显家族的荣耀与团结,而这一庆祝活动也被亲切地称为“骆氏大联欢”。
展开剩余67%如果你对骆秉章的生平故事感兴趣,可以通过“花都人”公众号了解更多,之前公众号中已经发布了许多关于他的精彩文章。
接下来,作者想要介绍一块特别的赠匾。某个周末,作者与朋友相聚时,偶然走进友人的茶室,意外发现这块匾。由于对花县的历史文化充满兴趣,作者特意写下这篇文章,期望这块匾能成为研究骆秉章文化的实物证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块匾是用杉木制成的,表面涂有油红漆,尽管漆面已经有些剥落,显现出时间的痕迹。匾的正面刻有“椿荫萱荣”四个繁体字,而右侧则刻有一段文字,详细记录了骆秉章的荣誉:他是进士,获得轻都尉的赏赐,曾任右都察院官职,且曾担任御史、太子太保,前湖南督办防务兼巡抚,晋升三级,最后称呼为“愚外甥骆秉章”。匾的左侧则刻有“邹府尊姑君世元老大人暨德配姑姆骆老安人八一双寿”,并注明了立匾的年份——同治四年乙丑年冬月吉日,意味着这块匾是用来祝贺姑丈和姑母的八十寿辰。
这块匾的收藏者姓骆,来自赤坭。他与这块匾结缘的故事颇具戏剧性,几年前在游玩古城时,偶然发现了这块匾。骆先生从小便受长辈影响,熟知骆秉章的事迹,所以看到这块匾时,感到极为珍贵。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后,商家得知买家也是骆姓,心情愉快地达成了交易,并感叹这块匾终于回家了。
根据匾上的文字,这块匾是1865年骆秉章赠送给姑丈邹世元的祝寿匾,恭贺姑丈与姑母共同庆祝八十寿辰。查阅历史资料时,我们得知在1865年,骆秉章已经73岁,这也意味着他的姑母与侄子相差仅八岁。这块匾对于研究骆秉章的家族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至少我们知道他有一位名叫邹世元的姑丈。
值得注意的是,这块匾是用杉木制成的,而非樟木或坤甸木等更为名贵的材质。那么,作为一位高官,骆秉章为何选择了如此普通的材料呢?此外,关于匾的真伪、骆秉章父亲的家庭背景、邹世元的身份及其居住地等问题,仍然是未解的历史谜团。希望读者们能够在留言中分享更多关于骆秉章传奇人生的故事和见解。
发布于:天津市